不期而遇的提醒,讓我重新拾筆

Zestory_
Sep 26, 2024

--

嗨,親愛的讀者,距離上一篇文章發布已時隔一個多月,九月份我毫無心力提筆寫作,不是說不知道要寫什麼,而是腦中充滿過多的想法,那混亂的想法有如被貓玩弄的毛線球般,相互纏繞、打結。

至於現在的我為何又開始動筆了呢?這是我今天想跟你分享的事情之一,我相信一切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安排,就在我短暫回台的這幾天裡,在路上遇見了一位外國爺爺問路,因為我們目標地方向相同,我便邀請他與我同行,剛開始我們只是簡單問候聊上幾句,突然他問道 “Are you writing?” 我說 “Yes, I am. Sometimes writing helps me go through my thoughts” 他語帶雀躍地回到 ”Absolutely, just let writing leads us.” 離別時,他對我說 “ Have a good day and keep writing!”

當下的我有些驚訝,從來沒有人主動問過我是否在寫作,也沒有人鼓勵我繼續寫。在收到這祝福後,我內心充滿喜悅,也感謝這位老爺爺的提醒,提醒我:是時候把腦袋的思緒透過文字釐清了,沒有人能保證完成後思緒會清晰,但這是一個機會從字裡行間,看見答案。

透過碰撞,意識到重視的價值

在墨爾本生活的這半年裡,老實說初期我有些不適應,不適應的並非生活、工作,而是遇到的人。他們的價值觀給我不少的矛盾與衝突。剛開始我會有種自己是否來錯地方,怎麼與想像中的墨爾本有很大的落差,也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是錯的。

當時我選擇的做法是「忽略」,盡量不去想,以忙碌的生活來掩蓋這些不舒服。隨著時間流逝,這些感受仍存在,然而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_打開心胸,接受一切可能。

回台的這幾天,我與朋友、老師分享這幾個月的經歷。從對話裡,我整理了三件這半年來的學習:

  1. 金錢的重要性
  2. 不侷限於二元選擇
  3. 學習與不同價值觀的人相處
Photo by Javier Allegue Barros on Unsplash

讓我先從第一點開始說起,在台灣因為住家裡的關係,每個月拿到的薪水有部分會是孝親費,剩餘的便是我自己去分配,對於「金錢」的渴望、需求並不是很強烈。也可以說我不會因為害怕沒有錢,而沒有安全感。但在澳洲,因為所有的開銷都需要靠自己,所以我很明顯的覺察到會擔心沒有錢,也會不時的查看銀行戶頭,不敢輕易花錢。

那種感覺很真實,雖不會到精打細算,但知道若沒有錢,就無法繼續留在這。那種開始對於金錢產生的渴望,促使我改變了對於工作的態度,一週工作六天,連續上班十來天都不是大問題。即便知道下班後身體疲憊,會什麼事都不想做,但隔天一早鬧鐘一響,身體仍會像機器人般,自動開啟工作模式。

我的室友們跟我說,我是一個很努力的人,明明是來 Working Holiday,卻好像是 Work Work Work Holiday,把度假放在最後面。雖然從外人眼裡看起來辛苦,但我沒有什麼怨言。

金錢有其重要性,能支持我做想做的事情、想達成的目標。賺錢固然重要,但我也必須有意識地告訴自己,它並非是我人生裡最優先的排序。

Photo by Christine Roy on Unsplash

第二是關於選擇,來到這裡後,更凸顯了「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做選擇」這件事,無論事情是發生在自己身上,又或是他人。直到現在我仍會對於「做選擇」感到擔心與懷疑,擔心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路上,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
有時我們人生裡頓時之間會出現很多條路,有好多事情擠在一塊要我們做出決定。但卻沒有人可以諮詢、沒有人可以幫我們做決定。我們可能會感到心煩意亂,想要快速下定決心,也有可能一再拖延、忽略,直到真的必須處理時,才硬著頭皮面對。

你是屬於哪一種呢?我是前者,會感到焦躁,也會四處詢問他人的意見,會需要他人肯定。然而,那肯定真的對我們來說有幫助嗎?可能有,也可能沒有。仔細回想「他人的肯定」只是一個定心丸,實際要做出行動的仍是我們。或許更重要的是反問內心:

  • 為什麼要做這個選擇?
  • 做這個選擇是否是在逃避些什麼?
  • 做這個選擇,會幫助我們成為想要成為的模樣嗎?

這些問題,若沒有靜下心思考,在思緒混雜時做出的決定也只是「暫時性」的。我們可能會在另一個選擇中兜兜轉轉,回到原點,重新出發。

Photo by Jack Anstey on Unsplash

最後一個是與不同價值觀的人相處。這點對我來說是蠻困難的,過往我交流的朋友與我的價值觀都很接近,若與我的價值觀相差甚遠,我並不會想花時間相處,但在墨爾本接觸的人多元,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客人,朝夕相處的室友也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,在對話時也可以價值觀上的差異。

初期的我會不斷想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?這樣的生活方式有何意義?一直想把自己的想法加諸在他人身上,就像有些父母會把期待放在孩子身上一樣(笑。近期的我突然覺得自己何必要這麼鑽牛角尖?那是他人的選擇,無需干涉。

我在與老師分享這段觀察時,老師跟我說:「每個人的意識不同,有些人會把注意力放在精神層面上,有些人則是放在物質層面上,僅是如此而已。」要怎麼樣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,與這些人相處便是我的課題。

在台灣我被保護得很好,那保護不是說在父母的庇蔭下,而是我把自己關在溫室裡,所以溫度、濕度一切都剛剛好。但現在我選擇把溫室的窗打開,風來了,濕度改變了,需要重新調適。

那陣痛期會有多長,無從得知,但我相信那些新的刺激,帶來的成長是無窮的。

Photo by Thomas Verbruggen on Unsplash

好一陣子沒動筆,也難得隔了那麼久,又再次打開電腦敲敲打打,在寫作的過程裡,我知道自己有進入心流的狀態,也讓自己的思緒沒那麼混亂。過程中除享受外,我也期盼著這些反思能陪伴其他有相同疑惑、狀態的人。

前幾天妹妹傳了一支關於打工度假後的生活影片給我,看完那段影片後,我接收的重點是:

打工度假是一個「媒介」幫助我們認識自己,探索自己渴望的生活。但認識自己不一定要靠打工度假,所有的經驗都可以。

接下來在澳打的生活還有半年,半年後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,我也不太確定,原本有些計畫,但這次回台後,感覺上又有些變動。唯一能確定的是,我會繼續漂泊,透過更多外在的刺激,審視內心。

--

--

Zestory_

在生活中,尋找真實的自己,珍惜與你愛、愛你的人相處的每一時刻;在生活中,覺察自己的感受,讓自己學習慢下腳步前進每個角落。偶爾拍拍自己的肩,擁抱自己吧!歡迎寫信給我:tsaibobo0503@gmail.com 投稿你的照片:https://forms.gle/efoZYw99BTYeJw1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