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rhythm of me in Melbourne.

Zestory_
Oct 9, 2024

--

前幾週我收到了來自澳洲哲學學校學長的邀請,希望可以在夏季季刊裡產出一篇短文。主題是 Rhythm,收到的當下我蠻開心的,能有機會在季刊裡與同學們分享我的文字。在收到邀請後,我思考著要從過往的文章裡找一篇符合主題的文章,還是為這個主題重寫一篇,畢竟這主題對我來說好像也不是那麼容易,又可以說很少有人幫我訂一個主題,讓我在這限制下書寫。

有天下班返家的途中,突然腦中靈光一閃,想到要不就寫我的日常。若我們拿出放大鏡觀照自己的人生,會發現是那些零碎,且帶有規律的日常建構了我們的生活。它自帶秩序,只是我們不自知。

儀式感,為我展開美好的一天

在台灣,我每天上班前的習慣是去健身房運動,有些人聽了會覺得我很自律,覺得為了運動特地早起一小時很不容易。然而,對我來說這只是為了讓我的一天,能更穩定的開始所做的行動。

因為我知道工作的壓力會讓我焦慮,當我的內在開始感到焦慮時,我需要透過身體的韻律、體能的訓練抒發,有時我也會因此在過程中獲得一些靈感。來到澳洲後,因為工作屬性不同,我並沒有去健身房,取而代之的是在客廳練習瑜伽,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小時,但它為我的內在帶來了相同的效益。

Photo by Stephanie Greene on Unsplash

藉由身體的流動,調整急促的呼吸;藉由肌肉的拉伸,覺察身體的狀態。結束後,能感受到的是「全然的甦醒」,睡意從體內離去,焦慮與不安暫時靜悄悄地離開。

情緒不會消失,這段時間讓我看見它,知道它的存在,請它等我拉張椅子邀請它坐下對話。又或者是讓它去兜兜轉轉後再回來,也許在外繞一圈後,就會找到答案。

拿著大聲公,為自己喊話

每天晚上我會在日記本寫下,想顯化的事情,當我把它想的越立體、畫面越具體,便能感受到內心深處有股力量,相信它會實踐。這幫助我面對不自信,給予內在強力的後盾。

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我們很脆弱,脆弱到想把自己關在一個黑暗的小房間裡,拒絕與他人來往。過去我在這樣的情況下,仍是會硬逼著自己去與外界接觸。我選擇忽略感受,選擇假裝堅強,曾經有職場前輩跟我說過:「假裝久了,就會變成真的。」當時的我百分之百相信這件事情,然而現在回頭看這句話,則讓我抱持著懷疑。

並非認為這句話有錯,而是我們要如何選擇合適的時機,讓自己「假裝」。對我來說,有時的假裝是保護自己;有時的假裝是掩蓋空虛。我們能夠假裝,前提是知道「為什麼」要假裝。若只是一昧的戴上面具,拿下面具後,照鏡子時,可能連自己是誰都認不得。

Photo by Jan Kahánek on Unsplash

我會不定期翻開日記本,看看那些曾被我寫下的事,是否成真了。確實,多數都成真了,其餘尚未成真的,我相信我正走在那條路上。反覆看那些文字,會看到我擔憂的事情、我面對的問題有其規則在,它最終回歸到我個人本身,督促我去思考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?」、「過上什麼樣的生活?」腦海中對於生活的樣貌,隨著我來到墨爾本後,不斷的修正。

曾經希望的生活樣貌,與現在想要的截然不同。我以為我喜歡安穩,但並非如此,我將「穩定」拆解,那僅是生理安全上的穩定,但在自我實現裡,發現那並非我想追逐的,我期待生活有新鮮感、有冒險,當達成後或與他人分享經驗時,獲得的成就感,使我感受到「活著」的美好。

我們對於生活的憧憬,隨著我們的體驗而產生變化。我想每晚我寫下的那些字字句句,也是在提醒著我要走在目前要跑的跑道上,不要突然跑錯道,因為這條跑道上,有我需要經歷的事。

願閱讀完這篇文字的你,能在生活中找到節奏。依循節奏,在這春夏之際譜出優美的旋律。

--

--

Zestory_

在生活中,尋找真實的自己,珍惜與你愛、愛你的人相處的每一時刻;在生活中,覺察自己的感受,讓自己學習慢下腳步前進每個角落。偶爾拍拍自己的肩,擁抱自己吧!歡迎寫信給我:tsaibobo0503@gmail.com 投稿你的照片:https://forms.gle/efoZYw99BTYeJw1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