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F 週記|澳洲北領地健走 I:一趟不斷跨越內心高牆的旅行

Zestory_
Jul 16, 2024

--

嗨!親愛的讀者們,我從沙漠的旅行中回來了,這次的旅行與幾個月前的塔斯馬尼亞跟團大不相同,而是與朋友們自駕馳騁於澳洲北領地(Northern Territory)的中心 Central Australia。

這也是我第一次公路旅行,除新鮮外,我想更多的是看著窗外地形的變化,與讚嘆大自然的雄偉。整趟旅行六天五夜,想說的很多、能寫的也很多,要統整可能需要花不少時間,為趁腦海中的記憶仍鮮明,這次我想寫下一些在這幾天健行的路程中,對於自己的發現。

過往的紀錄主軸以旅途中看到的景點為主,但這次我想寫的非單純每日的行程整理,而是在這趟旅程中,我在健行的路上看見的自己,也許私密,也許裸露,但這都是反映著我們生而為人會有的情緒。

這非單純的旅遊紀錄,而是在旅遊中與自己的對話簿。

Watarrka National Park(King Canyon)國王峽谷

那天我們從 Alice Spring CBD 出發,行駛 300 多公里後,抵達旅行的第一站 King Canyon(國王峽谷),在當地的原住民語(Luritja)中 Watarrka 指的是生長於土壤的傘狀灌木,因此走進國家公園可看見多樣化的傘狀灌木(Acacia ligulata)。

走進國家公園入口,我們選擇了最受歡迎的健行步道 The King Canyon Rim Walk 全長約 6 公里,一開始會需要爬上一個陡坡,但在那之後迎來的是壯闊的景色。當我站在那陡坡面前時,內心想著:「哇!這要我怎麼爬上去啊?」慶幸的是我並非一人,看著朋友如何走上去後,我依循自己的腳步攀爬,上坡時我注意到內心的恐懼,隨著腳步逐漸攀升,除在意腳下的石頭是否穩定外,我還會憂慮下坡時,我該怎麼辦。難以專注於當下的我,試圖將自己拉回來,告訴自己先把這段走完,後續的路線該怎麼走,之後再說。

光是這段路,就讓我連結到自己在平時生活裡,也會因為被自己想像出的恐懼,而擔心未來。卻忘了圍繞在我們生活周邊的美好人事物。

左圖:步道的一開始就是那陡坡,後續便沿著整個峽谷的稜線走。右圖:爬上坡後可看見的大片紅土岩石與灌木叢

接著我們繼續往前走,沿途我們不斷嚷嚷這邊的岩石幾乎是在台灣看不到的砂岩,路上除路線指引牌外,也會有地質、植物、動物等說明。國王峽谷主要以 Mereenie Sandstone 組成,這類砂岩是白色的,但由於空氣中含鐵的灰塵被風吹至岩石表面,加上化學以某種形式固定住,讓整體岩石呈現紅色。

平時的我健行時不太會注意地理、地質、歷史,但因為受到同行朋友的影響,我也開始停下腳步閱讀說明牌,也因為如此,這幾天的健行我不單只是讚嘆大自然的壯麗,更多的是看見一個人是如何抱持著對自然的好奇,保持動力持續探索世界。

走進峽谷會看見許多砂岩的裂縫,這些深裂痕、節理縱橫交錯於砂岩,加速了風化的侵蝕,也因此在風雨交織下形成了今日可見的圓頂

接著我們穿過木橋走向 The Garden of Eden(伊甸園)這裡有豐富的水源與蓊鬱的植被,因地質關係,這邊的峽谷由兩層砂岩組成,中間夾帶了一層硬泥岩,雨水滲透進 Mereenie Sandstone 但泥岩層阻止了水滲透於 Carmichael Sandstone 中,因此在 Mereenie Sandstone 中形成了地下水層。儲存的水從砂岩中慢慢滲出,滋潤了植被,讓這塊僻靜之地有了豐富的物種。

information from Geology of Kings Canyon information sheet

走進伊甸園閉上眼睛時,可聽見細水流聲、鳥鳴聲與蟲鳴聲。那天還有一隻黑色烏鴉在水池邊嘎嘎叫,在許多神話裡,烏鴉象徵著守護與神秘的力量,我與朋友認為這隻烏鴉大概是伊甸園的守護神,警惕人們不要污染了這片水池,影響了這邊的生態。

穿過橋再往前走就會抵達寧靜之地——伊甸園。許多古代的物種、稀有的植物都生存於此熱帶環境中
這裡被鐵質暈染成暗紅色,當陽光灑下橘紅色的砂岩令人驚艷

走完 The King Canyon Rim Walk 約莫三小時的時間,全程我不斷跟朋友說這裡好像電影的沙丘(Dune)的景色,雖然地形不完全相同,但沙漠中那神秘感,我在 King Canyon 裡體會到了。在環繞整個 King Canyon 後,有顆種子在我內心中萌芽:那是對於自然的敬畏之心;那是開啟接下來旅程的好奇心;那是對於自己勇於克服障礙的勇氣。

Kata Tjuṯa(The Olgas) 卡塔丘塔

隔天我們從住宿地 Kings Creek Station 開了約 300 多公里的路抵達 Kata Tjuṯa(The Olgas)卡塔丘塔國家公園。我還記得在開車的路途中,我們經過烏魯魯(Uluṟu)時內心的感慨「哇!我們終於到了!那塊巨石就在我們眼前!」(舉著大聲公吶喊著)

下車後,我們選擇了卡塔丘塔步道中,最長的步道_Valley of the Winds(風之谷)是中等難度的小徑,雖然說是中等,但若平時沒有體能訓練或健行經驗者,還是有一些難度。雖然部分地形非常陡峭,近乎是斜著走,但整個 7.4 公里的環形步道會穿越圓頂、橫跨溪床,遠離塵囂。

左圖:為步道開始後會看見的峽谷。右圖:為翻越峽谷後望回看的溪床

卡塔丘塔(Kata Tjuta)在皮特賈特賈拉語(Pitjantjatjara)指的是許多頭( many heads), 阿南古人(Anangu)在此居住超過 22,000 年的時間。這裡也是許多植物和動物的庇護所。

“Waḻpa (windy) Gorge is a desert refuge for plants and animals.ʼʼ

卡塔丘塔(Kata Tjuta)距離烏魯魯(Uluṟu)約 50 公里,最高的圓頂奧爾加山(Mount Olga)海拔約 1,066 公尺,比烏魯魯(Uluṟu)高出 198 公尺。當我走在小徑上時,不斷被這壯碩的沉積岩給震撼,如此的高大,再次反映著我們人類之於大自然是如此渺小。

這邊的岩石與 King Canyon 和 Uluṟu 不同,由礫岩(conglomerate)的沉積岩(sedimentary rock)構成,是一種由沙子與泥漿膠結一起的碎石、鵝卵石與巨礫的混合物,其中也包括了多樣的礦物與岩石,像是玄武岩和花崗岩。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行走時會看到許多碎石,甚至在下坡時,當我每走一步就會有一些碎石落下,我感受到的濕度相較於 King Canyon 也比較高。

左圖:宛如一線天的景色,翻山越嶺後,得來的是一片遼闊。右圖:有幾段路會需要走這樣的爬坡,雖然陡但鞋子抓地力若足可很快穿越

當時我看見要走這樣的路徑時,內心的恐懼又再次被喚醒。因為這又是前所未見的地貌,面臨未知要如何跨越?除備妥裝備、能力外,另一個是我在這段健行中,所體會到的「經驗」因為朋友們的經驗比我實在多太多了,我便邊走邊模仿,就像是孩童學習走路般。

並非朋友所走的路都適合自己,有時候別人的路對他來說可能是穩健的,但對於自己並非如此,唯有親身經歷,我們才會知道哪些路適合我們。無論是健行還是日常生活,我想這法則都是適用。

並非一味的追求他人的步伐,而是要傾聽自己的身體與內在,我們才會走出自己的路。這無關對錯,而是每個人本身就是獨特。

身體力行後所看見的反而會更感動

走完風之谷步道,我充滿了感謝。除感謝宇宙萬物外,還有自己,跨越了一個檻:

勇氣沒有因恐懼而被侵蝕,安全的突破,認知到自己的界線在何處。不熟悉沒關係,多練習幾次肌肉記憶會引導身體前進。

每次旅行途中我都會慶幸何德何能我能身在此地,走到這受許多人的幫助,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。這體悟是我們沒有專注於當下,我們沒有稍微推自己一把,讓自己比上一次更勇敢時無法得知的。

所謂的「不可能」裡都蘊含著「可能」,別先否定自己,當我們做了未來的方向便逐漸清晰。翻山越嶺後,才會曉得後續的路在哪裡,若只在山谷下躊躇不前,我們不會知道山的另一頭,有什麼事物在等待著我們去挖掘。

AF 週記|澳洲北領地健走 I:一趟不斷跨越內心高牆的旅行。六天五夜的旅程很充實,用一篇遊記仍不足以表達,預計下一篇會需要再花點時間消化與統整。值得開心的是,在電腦面前敲打時,旅遊的記憶與感受再次浮現。讓我能再次回味那幾天的感動。

--

--

Zestory_

在生活中,尋找真實的自己,珍惜與你愛、愛你的人相處的每一時刻;在生活中,覺察自己的感受,讓自己學習慢下腳步前進每個角落。偶爾拍拍自己的肩,擁抱自己吧!歡迎寫信給我:tsaibobo0503@gmail.com 投稿你的照片:https://forms.gle/efoZYw99BTYeJw1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