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F 週記|學會生活,是一輩子的課題

Zestory_
Jun 3, 2024

--

前幾天我在 IG 限動上發布了一則上班的心情紀錄,與近期對生活的感受。提到在這裡工作 2 個月後,看見了一些自己與在台灣工作上不同的心態,讓我開始抽絲剝繭,是什麼原因使我改變了,而這些改變是否影響了我。

你是否曾有過類似的感覺?在一個地方生活,對生活的滿意度有七八成,但卻覺得自己好像可以做更多,但不知道從哪裡開始。在寫下這篇紀錄的過程裡,我才逐一發現,我們對自己的期待,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高。總覺得好,還可以更好,達標後又是一個永無止盡的追求,且難以停止。

Life is short and the world is wide.

來到這工作後,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涵義。世界如此之大,不是我們這一生能探索完的,生命有限,想在這一生留下什麼,或許才是我們所應該思考的。

人生並非一場競賽,而是一趟朝聖之路

前幾天才在跟韓國室友聊天,她提到韓國每個人都在競爭,要有自己的車、房,在租屋時需先交付大筆的押金,生活壓力大,追求物質勝過內在,有時候她也無法理解,只能被環境一直壓著。即將回國的她,對於墨爾本雖有些留念,然而這裡卻並非她想長駐的地方。

近期的我也在思考,是否要長期待在澳洲,近幾次跟朋友線上聊天,都會被問「你有想要續簽嗎?」、「你有想要待在這裡嗎?」說實話目前大概六七成左右。這是站在我這年紀,以及現階段的工作收入可 cover 生活的一切所得出的答案,可是如果過了 30 甚至到中年,體力肯定不如現在,以長遠角度來想,勢必得拓展一些新的工作機會,只是目前的我還沒有一個頭緒。

撇除這些回到開頭所提到的心態轉變,我想最大的一點,也是最現實的一點莫過於「收入=付出」,我所經歷到的、感受到的是如此。不會覺得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,在國內工作時,我會有種內心的不平衡,因此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是否不夠好,導致薪資無法往上,會將自己的價值與薪資劃上等號。即便與同年齡層相比,薪資可能已經算不錯了,卻還是會認為不足,每一次的轉職就是要追求更高的薪資,或是更有名的公司、職稱。

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

我想另一個原因是簽證類別,對我來說打工度假,主要是以「體驗」為主,即便工作初期給自己的壓力頗大,但已調適的差不多,那些曾在台灣出現過的生理狀況,呼吸不順、胃經孿等現象,現在也減緩許多。

工作以外的時間,我沒有什麼社交生活,與台灣下班後的生活很不同,除了避免在夜晚上單獨行動外,另一點是想多留時間給自己,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,打理住宿環境、看一些在台灣不太看的影集等等。過著與台灣和家人同住不一樣的生活,因為鮮少有在外租屋的經驗,所以來到這裡後,我才真正體會到那些北漂或南漂的朋友們獨自生活的心境。

回家後下廚,看個自己喜歡的影集就是一種簡單的幸福,抑或是下班後覺得今天的自己特別辛苦,犒賞自己吃點好的,或久違的買點平常捨不得吃的東西,也是一種。不會把焦點一直放在他人身上,而是觀照自己真正的需要,觀察什麼東西會使自己快樂、什麼樣的生活模式使自己自在。

Photo by Sasha Freemind on Unsplash

體驗,是一種酸甜苦辣的食物

在這裡我會利用休假日去不同的區域走走,發現墨爾本每一個區域都有自己獨立的特色,像是 Richmond 的街道上會有許多越南餐廳;Brunswick 則是有許多中東餐廳,每到一個區域就像是來到不同國家一樣,我喜歡這樣漫步,探索其中。

有時我會覺得自己沒有大胃口有些可惜,因為我是一個很喜歡到處去吃美食、嘗試各種新味道的人,可是一個人的時候,根本無法吃那麼多,這時候就會懷念在台灣跟朋友出去時,大家各自點自己想吃的然後分食,開動時會異口同聲的說:「天啊!這東西好好吃,下次還要再吃一次!」的時刻。

這週放假我邀請智利室友一起跟我去麵包店,平常大家工作的時間不一鮮少有時間聚在一起,難得同一天休假,便想是一個難得的機會。隔天一早我們搭車前往 Via Porta Bakehouse 我已忘記是什麼原因,收藏這家麵包店,依稀記得是店裡的 barista 推薦給我的。

Photo by Tsai Jung

去之前我看了一下 Google Review 有些人推薦了 Cinnamon Twist,身為肉桂捲愛好者的我,怎麼能錯過這個機會?我跟室友一人點了一個肉桂捲,還看到麵包櫃裡,剩下一個 Pain Au Cookies 兩人相視而笑,內心都有個答案:看來是非點不可了,我們共點了五個麵包,當然不是現場吃完,而是外帶了三個準備當接下來幾天的早餐。

當店員送上肉桂捲時,臉上充滿雀躍!這是我第一次在墨爾本吃肉桂捲,很想知道會有什麼不同,看著室友吃下第一口的表情,詳細說著口感、味道,就覺得真的是點對了!外觀和台灣常見的肉桂捲大不相同,外皮的糖衣有些黏稠,雖然偏甜但不會死甜,配上麵包體本身的奶油香氣,以及店家的咖啡,覺得恰到好處。

接著我們吃了 Pain Au Cookies 麵包切開後的底部是巧克力,外皮還撒巧克力碎片,可頌的麵包體,與 Dark Chocolate 和 Milk Chocolate 混合而成的內餡,整體吃下來我們一致認為太甜了,有些小失落。

滿腹的麵包,讓我們決定在那區域晃晃,可惜天空不作美,沒辦法好好享受墨爾本的陽光,一路上我們就是邊聊天,聊著各自對於墨爾本生活的看法,以及回國後的打算。

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

室友說他還不知道回去要做什麼,但他跟我分享來這裡的改變是「I can be myself.」或許這就是個很大的收穫。傾聽自己的內心,看見需求且做出行動。有時候我們會背叛自己的內心,或是被幻象所騙,以為 chasing other steps 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,但事實上並非如此。

過去的我們很在乎他人,但來到這裡後我們要開始學習如何在乎自己。

我這才發現「過日子比『會』生活」還要容易許多,沒有人教我們如何生活,但它卻如此重要。我們還聊到來這裡的目的,忙碌使我們不小心偏移了目標,適時的留白才能把我們拉回正軌。

此外,我也意識到唯獨親自經歷了某些事情、情緒有了波蕩,才會成長。有些事只有我們走過才會理解,難以用客觀的角度去觀察,若尚未經歷到也只是因為時機未成熟,我們不會跳過那些必經之路,宇宙會在必要時給予我們所需。

For me, the experience is what you experience in person that’s called experience.

AF 週記|學會生活,是一輩子的課題。這是我近期的體悟,也好奇讀這篇文章的你是如何「生活」的呢?有些人會覺得生存比生活更重要,或許這是侷限了自己的視野,生存確實是生活的基底,但我們不能忘了在生存後,要往上追尋自我實現。

--

--

Zestory_

在生活中,尋找真實的自己,珍惜與你愛、愛你的人相處的每一時刻;在生活中,覺察自己的感受,讓自己學習慢下腳步前進每個角落。偶爾拍拍自己的肩,擁抱自己吧!歡迎寫信給我:tsaibobo0503@gmail.com 投稿你的照片:https://forms.gle/efoZYw99BTYeJw167